古代也有流行歌曲-「浪漫曲」的代表作以及它的跨時空分身
前幾天有人在FB上貼了「貓王」普里斯萊(Elvis Presley)演唱的一首老歌《情不自禁》(Can’t Help Falling in Love, 1961年),仔細重聽之際,發現它並非原唱曲,而是根據一首兩百多年前的歌曲改寫、翻唱而成的;這首古曲可能大家也都聽過,它是盛行於十八、十九之交的一首「浪漫曲」(romance), 曲名叫做《愛的喜悅》(Plaisir d’amour, 1784年),作曲者是一位活躍於巴黎的德國作曲家馬汀尼(J. P. E. Martini).
在大眾傳媒還不像今日那麼普遍的那個時代,還沒有所謂「流行歌曲」這回事,然而簡易、通俗的「浪漫曲」,其實就是古典時期一直到浪漫時期的流行歌曲。浪漫曲簡而言之,旋律是王道,多愁善感不嫌多;涉及天真愛情的簡易旋律,以大鍵琴、鋼琴、豎琴、吉他伴奏都可以。
別小看這種小歌曲,它可是日後無論是德文藝術歌曲(Lieder), 或法文藝術歌曲(mélodies)的前身;莫札特、貝多芬不只不會看不起它,還受到啓發,創作了一些樂曲,例如貝多芬就曾經為小提琴與管弦樂譜寫了兩首浪漫曲(Opp. 40, 50)。
白遼士熱愛浪漫曲,除了將馬汀尼的《愛的喜悅》,編寫了管弦樂的伴奏之外,還創作過幾首浪漫曲。以下附上的兩個錄音,第一個是以鋼琴伴奏的《愛的喜悅》的原版,第二個則是白遼士的改寫版(1859年編曲)。
普里斯萊的將《愛的喜悅》在二十世紀中葉翻唱成《情不自禁》而大賣,並不是唯一,早在1868年,另一首歌曲《櫻桃時節》(Le Temps des cerises), 也是《愛的喜悅》的另一個分身,也一樣的流傳廣遠;《櫻桃時節》成了普法戰爭、巴黎公社事件稍後,最著名的通俗歌曲。
大家不妨比較看看,本尊《愛的喜悅》,與它的跨時空的兩個分身之間,的許多類似之處。無論是本尊,或者兩個分身,一直到今天,都各自存在著無數的改編與翻唱,有待大家去發掘、欣賞。以下的錄音是《情不自禁》1993年的一個翻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