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拉威爾:《G大調鋼琴協奏曲》
(2025年10月15日「捷克愛樂管弦樂團在台北演出的樂曲解說) 一次大戰後:狂熱年代的新古典主義傾向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拉威爾曾往前線,被編入軍車部門;戰後他持續的活躍於音樂界,直到1…

(2025年10月15日「捷克愛樂管弦樂團在台北演出的樂曲解說) 一次大戰後:狂熱年代的新古典主義傾向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拉威爾曾往前線,被編入軍車部門;戰後他持續的活躍於音樂界,直到1…

(為「巴黎管弦樂團」6月24日在台北的演出而寫) 前言 1927年在美國完成的「拉赫四」,如何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,適度的受到「新時代」背景的影響,而不同於一般人聽的比較多的、完成於「一戰」…

前一陣子,巴黎管弦樂團在台北的第二場演出,上半場是柴可夫斯基的《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》,下半場則是穆索斯基/拉威爾的《展覽會之畫》。雖說都是俄國十九世紀後半的音樂,兩曲卻呈現出迥然不…

前言 前幾天的1月18日,鋼琴家波哥雷里奇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,全場的曲目為:貝多芬的《費岱里奧序曲》,拉赫曼尼諾夫的《第二號鋼琴協奏曲》,以及德弗札克的《新世界交響曲》。一個多月前…